谈“癌”色变,癌症带给患者的伤害是令人感到恐惧的。而且很多癌症的症状不明显,在发现时已经属于晚期了,治疗起来就非常麻烦了。每个人身体状况不同,出现癌症的症状也有差异,但是出现癌症的原因大多相似。
癌症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,包括内因和外因两方面。但其中大部分外因可避免。主要的外部原因有:
1.抽烟嗜酒:
抽烟是导致肺癌的“元凶”之一,每天抽两包烟以上的人,有1/7死于肺癌。研究发现,58%的肝癌都与酒精有关,每天规律饮用3杯啤酒,就可以成为肝癌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。此外,这两者都会增加口腔癌、喉癌、食管癌、膀胱癌等多种癌症的风险。
建议:
◎最好的解决办法当然是坚决戒烟,包括电子烟,限制甚至不饮酒。◎ 定期体检。吸烟者尤其要注意肺的检查,可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;长期饮酒者更要注意肝脏的检查,一旦发现可疑病灶,应及时治疗。推荐阅读:癌症来临前的五大暗示
2.电离辐射和紫外线:
电离辐射主要有X射线、伽玛射线等,长期暴露于电离辐射的环境下,容易诱发癌症。而紫外线虽是非电离辐射,但它能晒伤皮肤,增加出现黑素瘤的几率,增加皮肤癌发病率。
建议◎ 生活中的电离辐射产品一般都在规定范围,不会危及身体,但也要尽量远离放射区域,如:避免不必要的X光、CT检查,也不要将手伸进检查行李物品的安检设备中。◎ 注意防晒。一年四季都应该防晒,冬季可选择防晒指数较低的防晒霜。

3.病毒感染:
一些病毒与细菌的感染也会增加癌症风险。如:幽门螺旋杆菌增加胃癌风险,乙肝病毒增加肝癌风险,HPV病毒增加宫颈癌风险等。
建议:细菌、病毒几乎无处不在,要想防止它们伤害人体,提高免疫力至关重要。◎ 适当多吃优质蛋白质。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,也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,当体内蛋白质充足时,免疫系统相对就更为强大。水蒸蛋、纯牛奶、鸡胸肉、深海鱼都是不错的选择。
4.久坐不动:
久坐不动易使腹腔、盆腔、腰骶部血液循环不畅,降低肠道免疫功能,加上肠胃蠕动减慢,有害物质长时间滞留,刺激肠粘膜,增加结直肠癌风险。
改善办法:◎ 踮脚尖。踮脚时小腿后部肌肉的收缩挤压,能促进下肢血液回流,加速血液循环,防止静脉曲张。◎ 悬空伸腿。双手扶住椅子,双脚悬空,用力向前伸直双腿。来回做几次,可运动腹部,缓解久坐导致的小腿肿胀、血液淤积等问题,促进代谢。
5.饮食不当:
一指饮食结构不合理,包括食物摄入比失衡、营养不良/过剩;二指不良饮食习惯,包括饮食不规律、暴饮暴食、喜食熏烤炸类食物、摄入霉变食物等,都可能加大患癌风险。我国人民吃饭还总喜欢“趁热吃”,但超过65℃的食物容易损伤食管黏膜,反复如此易增加食管癌风险。
建议:◎ 饮食要“鲜、杂、淡”。新鲜食材不仅能提供更多的营养素,还能有效避免霉变、腐败等有害物的产生;饮食多而杂,能更好的弥补营养缺失;清淡饮食,少油、少盐、少糖,对慢性疾病的防治也有重要作用。◎ 吃饭别着急。吃饭时细嚼慢咽,能减少胃肠负担,也有利于控制食量和摄入时的温度。
6.熬夜、肥胖:
熬夜会影响细胞的分裂、降低免疫力,增加细胞突变和患癌的风险。肥胖是多种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。临床研究发现,33%的癌症发生在肥胖人群中,女性肥胖患者比男性更易患癌。
建议:◎ 熬夜前先补觉。即便是闭目养神,也能起到一定的休息作用。◎ 熬夜后午睡。熬夜的第二天应早起,并在中午睡个午觉。不建议赖床睡太久,以免扰乱生物钟。◎肥胖的人要管住嘴、迈开腿,减肥。
7.滥用药物:
药物难免会有一定的副作用。如果长期大量滥用药物,也可能增加细胞癌变的风险。
建议:◎ 用药一定要遵医嘱,不可听信偏方、随意用药,随意增减药量等,以免带来不良后果。除以上这些因素,环境污染、遗传因素等也可能增加患癌几率,但通过调整生活习惯等,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发病风险,对于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,要特别留意早期信号,做好体检。
为了预防癌症的发生,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要积极锻炼身体,控制饮酒,少抽烟,注意劳逸结合、保证充足睡眠。定期进行癌症检查,确保能早发现早治疗,降低癌症死亡率。